close

民族的美感:台灣原住民藝術與西洋藝術的對話

民族的美感:台灣原住民藝術與西洋藝術的對話網路熱賣

民族的美感:台灣原住民藝術與西洋藝術的對話網友評鑑4顆星

我朋友前幾天買了 覺得很滿意喔

博客來社會科學-文化研究分類超值好書

  • 定價:380
  • 優惠價:95361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342

  • 民族的美感:台灣原住民藝術與西洋藝術的對話

    如果您還想深入了解民族的美感:台灣原住民藝術與西洋藝術的對話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
    內容簡介

      《民族的美感──台灣原住民藝術與西洋藝術的對話》是依本首度探討台灣原住民藝術與西洋藝術相比較的思考實錄。長期關懷原住民的林建成,以十餘年的時間,上山下海,深入台灣各個台灣原住民部落,以田野調查工作者的熱誠和文化人類學的背景,探尋原住民生活中蘊含的美感與文化內涵,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資料與照片,紀錄下原住民的文化與藝術。

      除了對於原住民藝術文化的深刻體認之外,林建成更把視野拉大,將他所長期觀察的原住民藝術文化與西洋藝術並列思考,分別從「神話與宗教之美」、「生活與歷史」、「體質與運動」、「植物與醫藥」、「物質與工藝」、「創作與藝術」等六個面向切入,涵蓋了排灣、魯凱、卑南、雅美、布農、阿美、泰雅、賽夏、鄒、噶瑪蘭、邵、太魯閣等不同原住民族群,以及從希臘古典雕塑到二十世紀的經典大師名作,以四十五個篇章、橫跨東西的跨領域思考方式,提供了讀者一種看待藝術的全新角度。

      作者在每一個篇章的最後,都闢了一個「對話」的單元,比較原住民文化與西洋藝術的異同——魯凱族的搶婚習俗vs.波隆納〈被掠奪的薩賓人〉、鄒族的戰祭vs.畢卡索的〈格爾尼卡〉、卑南族的婦女節vs.克林姆的〈女人的三階段〉、布農族的巫醫vs.林布蘭特的〈杜普爾醫生的解剖課〉、排灣族的獸骨勳章vs.歐姬芙的〈牛頭骨與白玫瑰〉、阿美族的舞者vs.馬諦斯的〈舞者〉……等,不論是人類的共通性,或者異文化之間的差異性,皆引人省思,更體會到原住民文化藝術的特色與豐富內涵。

    作者簡介

    林建成

      1959年生於台灣東海岸。

     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專美術科西畫組(1980)、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(2002),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博士班五年級(2009)。

      1992年出版《雲水故鄉》,著作包括《頭目出巡》、《小米酒的故鄉》、《牧羊人的冰棒》、《九族原住民風情彩墨畫集》、《後山原住民之歌》、《後山老厝彩墨集》、《後山族群之歌》、《台灣原住民藝術田野筆記》、《台灣美術大系—原始、樸素專輯》、《畫說後山情》等十一種。

      2002年起國立台東大學美教系兼任講師。

      2003年獲行政院新聞局一般圖書藝術生活類作者金鼎獎、教育部原住民語教文著作甲等獎等。

      2004年服務於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助理。

      2008年任史前文化博物館公共服務組組長、兼代展示教育組主任。


    ...繼續閱讀

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創作者 aciences05A 的頭像
      aciences05A

      社會科學書藉資料館的部落格

      aciences05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